前言

《幸福的智慧》为我们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幸福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该如何走上幸福之路。在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良方,希望无数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良方,变得更幸福。

我在下面摘抄出了一些觉得有趣的段落,便于以后回味.

什么使人不快乐?

​ “自我沉溺”种类繁多。我们可以挑出“畏罪狂”“自溺狂”“自大狂”三种最普通的典型。

​ 因为他把自溺狂代替了他对社会的关切,代替了他素来拥护的方策。只关怀自己的人并不可赞可羡,人家也不觉得他可赞可羡。因此,一个人只想要社会钦仰他而对社会本身毫不感到旁的兴味时,未必能达到他的目的。即使能够,他也不能完全快乐,因为人类的本能是从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溺狂者勉强限制自己,恰如畏罪狂者的强使自己给犯罪意识控制。

​ 典型的不快乐者,是少年时给剥夺了某些正常的满足的人, 以致后来把这一种满足看得比一切其余的满足更重要,从而使他的人生往着单一的方向走去,并且过于重视这一种满足的实现,认为和一切与之有关的活动相反。然而这现象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今日极为常见。一个人所受的挫折可能严重到极点,以致他不再寻求满足,而只图排遣和遗忘。于是他变成了一个享乐狂。换言之,他设法减少自己的活力来使得生活容易挨受。

浪漫底克的忧郁

​ 那些苦恼的人在苦恼当中有些“高人一等”和“明察过人”的快感,可以稍稍补偿他们的损失,但我们不能说他们就是为了这快感而放弃较为单纯的享受的。

​ 我且深信凡是真诚地把自己的哀伤归咎于自己的宇宙观的人,都犯了倒果为因的毛病:实际是他们为了自己尚未明白的某些缘故而不快乐, 而这不快乐诱使他们把世间某些令人不快的特点认作罪魁祸首。

​ 我自己常有“万事皆空”的心境;但我摆脱这心境时,并非靠了什么哲学,而是靠了对于行动感到强烈的需要。

​ 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人这个动物,正和别的动物一样,宜于作相当的生存斗争,万一人类凭了大宗的财富,毫不费力地满足了他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儿向他告别的。一个人对于某些东西,欲望并不如何强烈,却很轻易地弄到了手:这种事实能使他觉得欲望之实现并不带来快乐。如果这是一个赋有哲学气分的人,他就将断言人生在本质上是苦恼的,既然一切欲望都能实现的人仍然是抑郁不欢。他却忘记了缺少你一部分想望的东西才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 我在生命之火前面烘我的双手;等到火熄时,我就准备离去。

​ 这种态度实在和对死亡表示愤慨同样合理。因此,如果心境可由理智决定,那么使我们欢悦的理由,当和使我们绝望的理由一样多。

​ 任何旁的东西都不能唤醒他们崇敬的感觉,爱情却能;他们从心灵深处觉得,绝对的忠诚是应该献给爱情的。他们以为爱情和上帝一样,需要一切的牺牲;但也像上帝一样,爱情酬赏信徒的辰光,会对人生的现象赋予一种无从分析的意义。我们对于一个无神的宇宙,比他们更觉习惯,但我们尚未习惯一个无爱的宇宙。而我们不到这一步,就不会明白无神论的真正意义。”

​ 我毫未失去对爱情的信仰,但我所信仰的爱情绝非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所赞美的那种;说明白些,是含有冒险意味而又带着明察的目光的爱情,它尽管使人认识善,可不连带宽恕恶,它也不自命为神圣或纯洁。从前,受人赞叹的爱情,所以被加上“神圣”“纯洁”等等的德性,实在是性的禁忌的后果。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深信大半的性行为是恶的,故不得不在他们所拥护的那种性行为上面,装点许多夸大的形容词。性的饥渴,在当时远比现在为强烈,这就促使一般人把性的重要性大大地夸张,正如禁欲主义者的老办法一样。如今我们正逢着一个浑沌的时代,许多人一方面推翻了旧标准,一方面还没获得新标准。这情形给他们招致了各式各种的烦恼, 且因他们的潜意识依旧相信着旧标准,所以一朝烦恼来时,就产生了绝望、内疚和玩世主义。我不以为这种人在数量上值得我们重视,但他们确是在今日最会叫嚷的一群里面。假令我们把现代的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小康的青年人通扯着来考察一下,可以发见从爱情方面得到的幸福,今日远比六十年前为多,对于爱情的价值,今日也比六十年前有更真切的信仰。某些人的所以玩世不恭,实在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始终受着旧观念的霸主式的控制,因为缺少那种可以调整行为的合理的伦理观。救治之道并不在于呻吟怨叹,思念以往,而是要勇敢地接受当前的局势,下决心把名义上已经丢弃了的迷信,从暧昧的隐处连根拔去。

竞争

​ 美国的社会阶梯是不固定的,老是在升降的。因此,一切势利的情绪,远较社会阶级固定的地方为活跃,并且金钱本身虽不足使人伟大,但没有金钱确乎难于伟大。再加挣钱是测量一个人的头脑的公认的标准。挣一笔大钱的人是一个能干的家伙;否则便是蠢汉。

​ 教育素来被认为大部分是用以训练一个人的享受能力的,我在此所说的享受,乃是指全无教育的人所无法领略的,比较微妙的享受。

​ 一天五分钟内所挣来的钱,他简直不知怎样消费。一个人成功的结果,便是这样的彷徨失措。“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这观念在你心中存在多久,悲惨的情形也存在多久。成功的实现势必令你挨受烦闷的煎熬,除非你先懂得怎样去处置成功。

​ 凡能恢复神经的,恬静的闲暇,在从事竞争的人看来是厌烦的。继续不断的加速度变得不可避免了,结果势必是停滞与崩溃。救治之道是在“保持生活平衡”这个观念之下,接受健全而恬静的享受。

烦闷与兴奋

​ 以薪水阶级论,工作时间是不孤独的,夜晚又可消磨在各种娱乐上面,而这在老式的乡村中是不可能的。

​ 我们不像我们祖先那样烦闷得厉害,但更加怕烦闷。我们终于知道,更准确地说是相信:烦闷并非一个人自然的命数,而是可以逃避的,逃避之法便是相当强烈地去追求刺激。

​ 以希望每周至少有一次。我们在社会阶梯上越往上爬,刺激的追逐便越来越剧烈。凡有能力追逐的人,永远席不暇暖地到处奔波着,随身带着欢悦、跳舞、吃喝,但为了某些缘故,他们老希望在一个新的地方享用得更痛快。凡是不得不谋生的人,在工作时间内势必要有他们的一份烦闷,但一般富有到可以无须工作之辈,就过着远离烦闷的生活,算作他们的理想了。这的确是一个美妙的理想,我也决不加以非议,但我怕像别的理想一样,这桩理想的难于实现,远非理想家始料所及。总之,越是隔夜过得好玩,越是明朝显得无聊。

​ 所以烦闷是道学家所应对付的主要问题,因为人类的罪恶至少半数是从惧怕烦闷来的。

​ 为了逃避那富有建设性的烦闷,他们反而堕入另一种更可怕的烦闷。幸福的生活,大半有赖于恬静,因为唯有在恬静的空气中,真正的欢乐才能常住。

疲劳

​ 多数男女极缺少控制自己思想的能力。我的意思是说,他们不能在对烦恼之事无法可施的时候停止思想。男人把事业上的烦恼带上床;夜里照理应该培养新鲜的力量去应付明日的难题,他们却把眼前一无想法的题目在脑筋里左思右想,盘算不休,而这思想的方式,又不是替明日的行为定下清楚的方针,而是失眠时所特有的病态的胡思乱想。半夜疯狂的残余,一直留到下一天早上,把他们的判断力弄迷糊了,把他们的心情弄坏了,一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一个明哲之士,只在有目的时才思索他的烦恼;在旁的时候,他想着旁的事情;倘使在夜里,他就什么都不想。

迟疑不决最是磨折人,也最是无裨实际。

​ 无论哪一个劳心者,倘他的工作不涉感情(譬如计算工作),那么每夜的睡眠总可把每天的疲劳一扫而尽。归咎于过度劳作的弊害,实在并不应该由过度的劳作负责,产生弊害的乃是某种烦恼与焦虑。

​ 心理学家曾大大研究过潜意识对于意识的作用,但很少研究意识对于潜意识的作用。而这在心理卫生上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倘使合理的信念果能在潜意识领域内发生作用的话,那么这个作用实在应该懂得。

​ 潜意识界所包含的,大半是早先非常明显的、情绪方面的、有意识的思想,现在却是给埋藏起来了。要有意地去做这番埋藏的手续,是可能的,即在这方式之下,我们可使潜意识做许多有益的工作。譬如,我曾发见,倘我要写一篇题目较难的文章,最好的方法,莫如聚精会神——竭尽所能地聚精会神地把题目思索几小时或几天,然后把工作丢到下意识里去进行。几个月后,我再用清楚的意识回到那个题目上去时,我发觉作品已经完成。在未曾发见这个技巧之前,我往往把中间的几个月消耗在烦虑上面,因为工作没有进步;可是我并不能因烦虑而把问题早些解决,中间的几个月反而浪费掉;至于现在,我却可以把这个时间另作别用。同样的方法可适用于种种的忧虑。当你受着某种灾祸威胁时,且好好地、深思熟虑地推敲一下,究竟有什么最恶劣的情形会发生。对此可能的灾祸正视过后,再寻出一些正当的理由,使你相信终究这也不见得是什么大祸。这种理由终归有的,因为即使一个人遇到最恶劣的事情,也绝无影响宇宙的重要性,等你在若干时间内把可能的恶事坚毅地瞩视过了,抱着真切的信念自忖道,“也罢,毕竟也没有什么了不得”,那时你将发觉你的烦虑消失了一大部分。这种办法可能需要重复几遍,但若你考虑最恶劣的可能性时不曾有所规避,你定会发见你的烦虑全部消灭,代之而兴的是一种酣畅的喜悦。

​ 当你发觉自己倾向于对某些事情作沉想时,不管是什么事情,最好是把它仔细思索过,甚至比你本来愿意想的还要想得多,直到这件事情的不健全的魔力终于消失为止。

疲劳的来源,往往由于太爱兴奋。个人倘能用睡眠来消磨余暇,就可保持身体康健,但他的工作时间是乏味的,所以需要在自由时间寻些快活。为难的是,容易得到的和表面上最引人的娱乐,大半是磨蚀神经的。渴望兴奋,超过了某一点,就表示一种不正常的天性,或表示某种本能的不满足。

​ 个人既无法改变法律与制度,要应付高压的道学家所创造而保存的局面,当然不易。然而我们不难觉察,兴奋的欢娱不是一条幸福之路;虽是在更可满意的欢乐不得到手的时候,一个人总觉得除非乞灵于刺激,生活简直难以挨受。在这种情形之下,一个谨慎之士所能做的,是限制自己的食量,勿使自己享有过度的累人的娱乐,以致损害他的健康或工作。对于青年人的烦虑困恼,彻底的治疗是改变公众的道德观。

嫉妒

​ 因此凡有儿童的人务必保持分配平均的公道,且要绝对的、严格的、一成不变的公道。

​ 因此你不能单靠成功来解决嫉妒,因为历史上神话上老是有些人物比你更成功。享受你手头的欢娱,做你应当做的工作,勿把你所幻想的——也许是完全错误的——比你更幸运的人来和自己比较:这样你才能摆脱嫉妒。

​ 谦卑的人非常缺少胆子,往往不敢尝试他们实在胜任的事业。他们自认为被常在一处的人压倒了。

​ 一切恶事都是互相关联的, 无论哪一桩都可成为另一桩的原因;特别是疲劳,常常成为嫉妒的因子。一个人觉得不胜任分内之事的时光,便一肚子的不如意,非常容易对工作较轻的人发生妒忌。因此减少疲劳也是减少妒忌之一法。但更重要的是保有本能满足的生活。似乎纯粹职业性的嫉妒,其实多数是由于性的不满足。一个在婚姻中、在孩子身上获得快慰的人,不致于怎样地妒忌旁人有更大的财产或成功,只消他充分的财力能把孩子依照他认为正当的途径教养。

犯罪意识

​ 良心这个名词,实在包括好几种不同的感觉;最简单的一种是害怕被人发觉。

​ 假如我们要排除禁欲主义,那么理想的有德之士,一定容许对一切美妙事物的享受,只要不产生比享受分量更重的恶果。

​ 但早期道德教训的祸害,尤其是在性的范围内。倘若一个孩子受过严厉的父母或保姆的旧式管教,在六岁以前就构成了罪恶与性器官的联想。

​ 结果是许多成年的男子觉得女人都因了性而失掉身分,他们只尊敬憎厌性交的妻子。但有着冷淡的妻子的丈夫,势必被本能驱使到旁的地方地寻找本能的满足。然而即使他暂时满足了本能,他仍不免受犯罪意识的毒害,以致同任何女子(不问在婚姻以内或以外)都不觉快乐。

​ 等到需要给予道德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训必须保持合理化,你所能说的每一点都得有确实的根据。但我在本书内所欲讨论的并非教育。可是不智的教育往往给人犯罪的意识,所以我这里所关切的是成人怎样设法去减少这种影响的问题。

​ 勿害怕冒犯那些曾统治你的童年的东西。那时,它们在你心目中是强有力的,智慧的,因为你幼稚而且痴愚;现在你既不幼稚也不痴愚了,应该去考察它们的力量与智慧;习惯使你一向尊敬着它们,如今你该考虑它们是否仍配受你尊敬。慎重地问问你自己,世界是否因了那给予青年的传统道德教训而变好了些。

​ 犯罪意识里面有些卑贱的成分,缺少自尊心的成分。可是丧失自尊心从不能对任何人有裨益。

​ 我不劝一个人独坐一隅,每天作一小时反省功夫。我认为这绝不是好方法,它只能增加自我沉溺,而这又是应当治疗的病症;因为和谐的人格是应该向外发展的。我所提议的是:一个人对于他合理的信念,应立志坚决永远不让那不合理的相反的信念侵入而不加扑灭,或让它控制自己,不管控制的时间如何短暂。这种功夫,在他情不自禁地要变成幼稚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思索的问题罢了,但这思索如果做得充分有力的话,也是很快的,所以为此而消费的时间也很少。

谁也无须害怕,说在使自己变得合理的时候,生活就会变得暗淡无聊。相反,唯其因为“合理”是存在于内心的和谐之上,所以到达这个境界的人,在对世界的观照上,在完成外界目标的精力运用上,比起永远被内心的争执困扰的人来,要自由得多。最无聊的莫过于幽囚在自身之内,最欢畅的莫过于对外的注意和努力。

被虐狂

​ 对于自称为永远受着社会虐待的人,有经验的人士是表示怀疑的;他们因为缺乏同情心的缘故,很易使不幸的家伙更加证实自己受着大众的厌恶。事实上,这种烦恼是难以解决的,因为表示同情与不表示同情,都是足以引起烦恼的原因。

​ 这些譬喻牵引出四条概括的格言,如果这些格言的真理被彻底明了的话,大可阻止被虐狂的出现。第一条是:记住你的动机并不常常像你意想中的那么舍己达人。第二条是:切勿把你自己的价值估得太高。第三条是:切勿期望人家对你的注意,像你注意自己一样关切。第四条是:勿以为多数的人在密切留神你,以致有何特殊的欲望要来迫害你。我将对这些格言逐条申说几句。

​ ※目前,要是你疑心自己是一个天才而你的朋友们认为并不的话,也有一个虽不永远可靠但极有价值的测验可以应用。这测验是:你的产生作品,是因为你感到迫切需要表白某些观念或情绪呢,抑或你受着渴望赞美的欲念鼓动? 在真正的艺术家心中,渴望赞美的欲念尽管很强烈,究竟处于第二位,这是说:艺术家愿意产生某一种作品,并希望这作品受到赞美,但即使没有将来的赞美,他也不愿改变他的风格。另一方面,求名成为基本动机的人,自身之内毫无力量促使他觅得特殊的一种表现,所以他的做这一桩工作正如做另一桩全然不同的工作一样。像这类的人,倘若不能凭他的艺术来博得彩声的话,还是根本罢手为妙。

我们的第三条格言是切勿苛求于人。

第四条格言是,要明白别人想到你的时间,没有你想到你的时间多。

畏惧舆论

​ 许多不必要的苦难,就是这样地由于对世界的孤陋寡闻而挨受的,这种受苦有时只限于青年时期,但终生忍受的也不在少。这种孤独,不但是痛苦之源,还要浪费许多精力去对敌意的环境维持精神上的独立,并且一百次有九十九次令人畏怯,不敢贯彻他们的思想以达到合理的结论。

​ 守旧的人所以要愤愤然地攻击背弃成法,大半因为他们认这种背弃无异是对他们的非议。假如一个人有充分的和悦与善意,令最愚蠢的人都明白他的行为全无指责他们的意思,那么很多违反习俗之事可以得到原谅。

​ ※因此,凡与自己集团中的习俗不和谐的人,常倾向于锋芒外露,心神不安,缺少胸怀开朗的好心情。这些人一旦走到另一个集团,走到他们的观点并不被认为奇怪的派别中去时,他们的性格似乎完全改变了。他们能从严肃、羞怯、缄默,一变而为轻快和富有自信;能从顽强一变而为和顺易与;能从自我中心一变而为人尽可亲。

​ 我不说人应当有意行动怪僻,那是和拘泥守旧同样无聊。我只说人应当自然,应当在不是根本反社会的范围之内,遵从天生的趣味。

快乐还可能么?

​ 艺术家所处的地位是很苦恼的,或是被人轻鄙,或是成为可鄙:他必须在此两者之间选择其一。

​ 我不能劝读者相信人应当单靠自己的癖好而生活,虽然以我观察所及,这个信念倒总能予人完满的快乐。但我们不难找到一些毫不荒诞之事,只要对这种事情真正感到兴趣,一个人在闲暇时就心有所归,不再觉得生活空虚了。

​ 虽然如此,在多数,也许大多数的情形中,癖好不是基本幸福之源,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把不堪正视的什么痛苦暂时忘记一下。基本的幸福,其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对人对物的友善的关切。

​ 个人的幸福之源固然不少,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恐怕就是:自动地而且毫不费力地爱许多人。

​ 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地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兴致

​ 所以一个注意力向内的人发觉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一顾,而一个注意力向外的人,偶然反省自己的心灵时,会发觉种种繁复而有意思的分子都被剖解了,重新配成美妙的或有启迪性的花样。

情爱

​ 缺少兴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个人觉得不获情爱;反之,被爱的感觉比任何旁的东西都更能促进兴致。一个人的觉得不被爱,可有许多不同的理由。

​ 许多人在恋爱时是在寻找一个逃避世界的托庇所,在那里他们确知即在不值得钦佩时也能受到钦佩,不当赞美时也能受到赞美。家庭为许多男人是一个逃避真理的地方,恐惧和胆怯使他们感到结伴之乐,因为在伴侣之间这些感觉可以抑压下去。

​ ※因为大体上女人所爱于男人的是他们的性格,而男人所爱于女人的是她们的外表。在这方面说,我们必得承认男人显得不及女人,因为男人在女人身上认为可喜的品质,还不如女人在男人身上认为可喜的品质来得有价值。可是我决不说好的性格比着好的外表更易获得;不过女人比较能懂得获致好的外表的必要步骤,而男人对获致好的品格的方法却不甚了解。

​ 最好的一种温情是双方互受其惠的;彼此很欢悦地接受,很自然地给予,因为有了互换的快乐,彼此都觉整个的世界更有趣味。

家庭

​ 且若一个人能把兴趣扩张到自身之外,定还能把他的兴致扩张到更远。

​ 因为情爱经温柔把一切趋于专制的倾向洗刷干净之后,能给人一种更美妙更甜蜜的欢悦,更能把粗糙的日常生活点铁成金般炼做神秘的欢乐,那种情绪,在一个奋斗着、挣扎着、想在此动荡不定的世界上维持他的优势的人,是万万梦想不到的。

工作

​ 由此我们可发见,以幸福之源而论,建设比破坏重要多多。更准确地说,凡在建设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于在破坏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为你一朝充满了仇恨之后,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设中毫不费力地获得乐趣。

​ 始终一致的目标不足以使生活幸福,但几乎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始终一致的目标,主要就包括在工作之内。

闲情

​ 在这一方面,男人和女人有很大的差别。大概男子比女子容易忘记他们的工作。

​ 一个人一朝窥见了造成心灵的伟大的东西之后——不问这窥见是如何短暂如何简略——倘仍然渺小,仍然重视自己,仍为琐屑的不幸所困惑,惧怕命运对他的处置,那他绝不能快乐。凡是能达到心灵的伟大的人,会把他的头脑洞开,让世界上每一隅的风自由吹入。他看到的人生、世界和他自己,都将尽人类可能看到的那么真切;他将觉察人类生活的短促与渺小,觉察已知的宇宙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集中在个人的心里。而他将看到,凡是心灵反映着世界的人,在某意义上就和世界一般广大。

努力与舍弃

​ 中庸之道是一种乏味的学说,我还记得当我年轻时曾用轻蔑和愤慨的态度唾弃它,因为那时我所崇拜的是英雄式的极端。然而真理并非永远是有趣的,而许多事情的得人信仰就为了它的有趣,虽然事实上很少别的证据足为那些事情张目。中庸之道便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它可能是乏味的学说,但在许多方面是真理。

​ 更一般地说,每个保有天然欲望的人都把某种权力作为他正常的与合法的目标。

​ 摆脱了烦扰的人,将发觉以后的生活远比他一直恼怒的时候轻快得多。熟人们的怪癖,以前会使他失声而呼的,现在只觉好玩了。

令人疲倦而长久之下令人气恼的事,莫过于天天要努力相信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一天天地变得不可信。丢开这种努力,是获取可靠与持久的幸福的必要条件。

幸福的人

​ 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观的,有着自由的情爱、广大的兴趣,因为这些兴趣与情爱而快乐,也因为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而快乐。受到情爱是幸福的一个大原因,但要求情爱的人并非受到情爱的人。广义说来,受到情爱的人是给予情爱的人。但有作用的给予,好似一个人为了生利而放债一般,是无用的,因为有计谋的情爱不是真实的,受到的人也觉得不是真实的。

​ 一切的不幸福都由于某种的破裂或缺乏全部的一致;意识界与无意识界缺少了相互的联络,便促成自身之内的破裂;自己与社会不曾由客观的兴趣和情爱之力连结为一,便促成了两者之间的缺少一致。

结语

其实的话,对外部事物的每一种兴趣都可以激发出一些可以全面防止人们产生无聊倦怠意识的活动。只要我们对外部的事物有着一种兴趣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觉得无聊了。但是比较而言的话,对我们自己的那种过度的关注的话,就不会有任何快乐开心而言。

​ 所以的话罗素最后总结来说对于那些极度极度而沉迷于自我陶醉于自我,不能够用任何其他的办法来解救自己,能摆脱这种生活的无聊和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对外部的事物产生兴趣,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感兴趣的外部的事物上。

其他:罗素的十八局名言

罗素的十八句名言:

1、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2、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3、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4、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5、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6、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7、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智慧始于征服恐惧。

8、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9、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10、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

11、人的情绪起落是与他对事实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对事实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动感情。

12、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13、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15、精神崩溃的一个最初征兆就是坚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

16、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

17、意识到时间并不重要乃是智慧之门。

18、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