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正如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所说:如果一个问题三天没有想出答案的话,那么三个月也想不出来,因此要么在三天内找到解决方法,要么放弃,去寻找新的路径,而不是耗在那里。
二八定律的提出者帕累托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视频号的运营也是如此,请相信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道理,能带来80%收益的是20%的内容。视频号的底层算法是“社交冷启动+算法推动”。视频是基于熟人关系链冷启动的,但这个部分占比不高,一般收到20个点赞即可达成冷启动,剩下的还是靠算法,还是以内容为王。一个视频能不能成为爆款,关键在于互动率[(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播放量]和完播率(看完视频人数/播放量)。
万能公式:爆款视频=黄金3秒开头+2~5个评论点+互动式结尾
内容创业也是如此,找到经过市场验证的选题,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迭代。
永远不要说:“这个选题不错,我感觉会火。”你要相信市场验证过的数据。拙劣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窃取。
这里的“窃取”不是让你去抄袭,而是让你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去学习、去体悟;让你学会不要去做无谓的试错,让你知道:只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失败什么都不是。
我在下面摘抄出了一些觉得有趣的段落,便于以后回味.
第一章 二八定律:把80%的精力、人力、财力放在20%的内容上
第二章 底层算法:算法推荐+社交推荐
社交推荐只是起到冷启动的作用,最终决定视频火爆程度的还是算法推荐
视频号是基于社交推荐来做的冷启动,但如果你想让视频更火更爆,还是需要关注一个数据:互动率×完播率。
一个人的人格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内容分两种,一种是你需要花脑力去理解的知识性信息,是学习;一种是不需要花脑力的思维舒适区的消费类的信息,是娱乐。好友推荐的内容是朋友强迫你去获取你未必感兴趣的知识性信息,属于学习类;机器推荐的内容,是系统投其所好而让你很舒服地浏览你喜欢的消费类信息,属于娱乐类。关注里面两种信息都有。
第三章 爆款的底层逻辑:70%和爆款相似×足够多的试验品=100%爆款
我秉持的理念是,做爆款视频号,满分是1分,0.5分及以下的视频不合格,0.6分及以上的视频才合格,而0.5分和0.6分相差的就是你是否真的相信爆款视频是重复的
第四章 万能公式:爆款视频=黄金3秒开头+2~5个评论点+互动式结尾
陈述式黄金3秒的常见形式有两种:观点先行和主角介绍
疑问式开头可以刺激用户进行互动,利用发问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在视频一开始就激发用户的情绪。但发问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有争议的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讨论的价值,反而会让用户觉得无聊直接划走。
常见的3种疑问式开头结构是:
(1)“×××+是什么样/什么体验?”
(2)“你见过/做过/知道/会×××吗?”
(3)“×××(现象/结论/观点),是为什么呢?”
在引导式结尾中,我们可以加上账号的口号来激励用户,传达一个信息:我的账号是做什么的,以及我可以为你提供什么。
想要吸引大家点赞转发,可以使用这些引导语:如果你赞同的话,欢迎转发评论哦!喜欢就双击屏幕点赞吧
一般可以对视频的主旨进行概括和升华,常使用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直击痛点,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这就是反转的魅力,反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精神体会,是平铺直叙很难达到的效果。
在结尾处,老总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对整个故事做了升华:“为有价值的事情动用人脉,是对别人能力的尊重,也是人脉正确的价值转换。”这看似是停车引发的小摩擦,却引出这样一个简单却让人受益终身的道理
第五章 选题分级:根据翻拍的爆款率来分S级、A级、B级
大家都对这种成长变化类的视频充满兴趣,因为我们可以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看到未来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摘自S级案例)
第六章 剪辑+运营:没有评论点就不会火
原来一个视频真正的死亡,就是没有评论。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他被所有人遗忘。
首先,视频封面标题的设计非常重要,你在剪辑时需要考虑封面标题的视觉呈现效果。在整个视频页面的布局中,标题应该放在比较显眼却不会喧宾夺主的位置,如果视频页面的主体是人物,那么标题就应该放置在人物的上方或者下方,如果想放在正中间,就需要用标题框将人物和标题做一个分离,为的是能更清晰地分辨出标题的内容
字体尽量选择简洁大方的字体,不要太过花哨繁杂,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关键词
关于如何写出好的标题,我总结了四大方法:通用方法、善用数字、反常识、突出效果。
短视频是用户碎片化时间消费的第一内容端口,如果可以在闲暇的时间里刷到总结类的内容,用户是很容易点开的
第七章 数据+复盘:互动率、完播率、播赞比、播粉比、爆款率、涨粉率
我们的团队每天都会复盘视频数据,主要关注互动率、完播率、播赞比、播粉比。
互动率=(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播放量
完播率=看完视频人数/播放量
这两个数据决定一个视频火不火。
播赞比=播放量/点赞数
播粉比=播放量/转粉量
这两个数据可以帮助你选好赛道。
第八章 团队管理:培训、赛马、分层管理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也曾说:“每当我想降低(人才)要求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往低走要往高走。我们要做得出彩,而不是完成事情。而尤其在早期,核心的几个人的能力、素质、态度是最关键的。”
我在招聘前,会给所有应聘者进行人群画像的打分,打分的维度主要是工作经验。假设满分是10分,那我的团队需要招聘的就是0分或者8分的聪明人。
不要小瞧团队人员搭建这一步,尤其是初创团队或创业企业,与顶尖人才共事,才能事半功倍。
就如埃隆·马斯克曾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与顶尖人才共事。
一个人要想做成事情,就一定要有好胜心,这不是教你要钩心斗角,而是我希望我们都能有胜过对方的欲望,正向竞争,追求极致。
如果是带一个团队,那么我会把这个团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赛马。比如一个团队共4人,分成A、B两个小组,如果A组的数据更好,就继续朝原来的方向做下去,B组的数据不好就应及时止损,停下来分析是内容、账号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分析完后我会让B组成员加入A组一起做项目,然后再分裂出新的项目和小组。当然,我也可能会直接扩招,继续增加4人,让这4人组成C组,由A组的4人和C组的4人进行赛马。
这种赛马本质上就是让团队不断进行“归一”和“分裂”。能力强的组吞并能力弱的组,这是“归一”;并组后,有能力带领小组的成员可再次“分裂”,带领新的小组,并招更有能力的人加入团队。
这种“归一”与“分裂”的迭代,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配合更默契,因为有竞争,每个成员都在为了取胜而努力,团队的产出自然不会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往往能力欠缺的人会产生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盲目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比在真实情况中更加优秀,这就是达克效应。换言之,达克效应就是能力不足者因为缺少清晰的自我定位与自我认知而独自膨胀与满足
如果你没有觉得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你就没有在成长
第九章 商业变现:视频号+直播+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首先要对自己的粉丝有足够的了解,关于广告变现这条路,你最大的客户就是自己的粉丝
其次是选对产品,要知道当前什么产品最火,什么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力最强,你就去接相关的广告,这样可以翻倍变现。
这样一来,一条完整的引流链就产生了。用户被视频内容吸引后,主动点开评论区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也被文案下方的“福利群”和“免费”字眼所吸引,点开链接,了解博主本人并领取引流福利,进行关注,就顺利成了未来可能购买付费课程的一员。
这种变现方式非常适合基于社群的一些线上机构来使用
利用视频号进行直播带货时选品的几个关键点:高利润、高天花板、高复购率、强IP。
附录
未来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做抖音、快手,但一定都需要做视频号,因为95%的企业都需要顾客复购,而视频号的“社交+算法”推荐机制就非常有利于企业让顾客复购。
视频号的“朋友推荐”功能非常有趣。
最初视频号的日活量还不太大时,我的领导说要做抖音,我说要重点做视频号,一定要全力投入视频号。
她问我为什么。
我说:“我们现在80%的客户都来源于转介绍,视频号的朋友点赞推荐和线下转介绍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我们的付费用户点赞了我们的视频,那他的朋友、我们的潜在用户一定会看到这个视频,本质上这个链路就是我们未来的商业生态,有很大可能会成为公司最大的流量获取来源之一。”
后记
完稿的时候,朋友问我,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做出爆款?
我答道:“从你开始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那一刻开始。”
阅读心得简记
对于突然有兴趣读完这本书,心中有一些小愉悦,自己可以重新拾起探索观察身边事物发展的兴趣。
将书中的一些小技巧代入平时视频、新闻类应用的使用习惯中可以发现,自己确实也会被类似爆款视频的套路所吸引,所以平时觉得稀疏平常的东西,背后往往都是一些提前设计好的东西,推荐算法和数据在背后提供了巨大的作用,如之前阅读数学之美中,这些将会是未来引导方向的东西。
另外,对于反面案例的分析:虽然自己也去看过线下脱口秀的演出,但终究对其兴趣不浓烈,我想是有很多原因构成的,例如自己对于书中提到的谐音梗的幽默完全不感冒,所以很难get到有趣的点,反而容易对其”嗤之以鼻“,会反而相对内心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