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刷了,应该不会再完整的岩读了,记一些有趣的段落吧,关于里面的含义希望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吧

第三章

丁元英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韩楚风又倒上两杯酒,又是与丁元英碰碰杯一口喝干了,惬意地说:”痛快!痛快!这酒喝到这个份儿上才刚刚喝出点味儿来。”

第五章

芮小丹摇摇头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说:”每个公民都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只要不触犯法律就行,一个人一个活法儿吧。”但是,她脑海里还是想起了在法兰克福机场肖亚文与她临别时说过的一句话: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她在心里自语:可肖亚文是多聪明的一个人啊。

第六章

芮小丹心想:这人心事太多、脑子太复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第七章

叶晓明上前一步对丁元英说:”我叫叶晓明,雅风发烧音响行离这儿不算太远,有时间请到我店里玩儿。另外,丁先生的那张穆特小提琴能不能借我听几天,很快就送回来。”
芮小丹心说:这老板真精明,这就套上近乎了。
“可以。”丁元英说着,拿起那张唱片交给叶晓明。叶晓明高兴地说:”谢谢,谢谢。那我们就告辞了,再见。”临走,
叶晓明再次与丁元英握了握手,这才离开。

第九章

丁元英说:”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冯世杰听呆了,芮小丹也听得入了神。
丁元英说:”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以他们3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冯世杰不解地问:”你刚才说穆特是少了点东西,怎么又说她是心到手没到呢?”
丁元英说:”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咱们都相信穆特想演奏好,但她的性别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她就抹不去性别底色的脂粉气。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

丁元英说:”献丑了。”
于是背诵道:
–自 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芮小丹不会填词,但对常见的词牌还是略知一二,听出来这是《卜算子》,也知道写旧体诗词要比写自由体诗难度大一些。但是,要判断和评价一首词,仅仅靠听一遍是不行的,必须要逐字逐句地看。

第十二章

肖亚文在心里默默盘算:该不该告诉她陈茹拿走15万元的事呢?不说,她会无意中把变卖唱片的事透露给韩楚风,那么陈茹私下向丁元英借钱的事就不再是个秘密了;说了,她见韩楚风就会刻意回避这个问题,从而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自己拿钱资助丁元英,在这种敏感的时期显然不妥。思忖再三,肖亚文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保持沉默,毕竟陈茹借钱的事已经过去一年了,还是由韩楚风解决丁元英的生活费最为合适,各方面都得体,而这几个钱在韩楚风手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十三章

芮小丹恍然大悟:丁元英不会开车,言下之意就是由她给丁元英开车。丁元英在古城没有用车的地方,惟一的就是生活用车。韩楚风在这个时候让她把车开回来,显然是用一种恰当而含蓄的方式向丁元英表明态度,承认她的存在。尽管芮小丹知道韩楚风的态度左右不了丁元英的决定,但心里还是升腾起一种感动。

丁元英说:”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的事,能混就混吧。”

第十四章

芮小丹说:”很抱歉,我帮不了你。”
冯世杰说:”对不起,是我冒昧了,真是对不起。但是这两箱酒说啥也得搬下来,这不是打我的脸嘛?”
芮小丹说:”现在不打你的脸就得打我的脸。男人的脸和女人的脸,你看看打哪个比较合适呢?”
冯世杰说:”那当然不能打女人的脸。”
芮小丹说:”那你就受点委屈了。”她说完,将汽车的后盖关上,接着又说:”你们先走一步,还在玫瑰园北大门碰头,我随后就到。”
冯世杰在一脸窘态中和叶晓明一起开车走了。

第十五章

就在丁元英的声音传进她耳朵的一瞬间,她的感情、她的绝望、她的心痛……像决堤的潮水一样倾泻而出,她”哇”地一声哭了。
丁元英紧张地问:”是芮小丹吗?出什么事了?”芮小丹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父亲一样大哭着说:”刚才我差点被打死,枪口就顶在我头上,是颗臭弹,我怕我死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电话里沉默了。
芮小丹止住哭声,眼泪却仍然止不住地往下淌。
丁元英沉默了片刻,问道:”你在什么地方?”
芮小丹说:”在宜阳县城郊的高速公路上。”
丁元英又问:”路程有多少?回去走哪条路?”
芮小丹说:”30多公里,进古城走北环路。”
丁元英说:”30分钟后,我在北环路的路边等你。”
芮小丹呆住了,迟疑了片刻泣声问:”为什么?”
丁元英说:”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芮小丹把烟灰缸往他跟前推了推,免得他弹烟灰时落到旁边的食物上,说:”还是有学问的人会骂人,真尖刻。从字面上能理解一点,但知道又如何,怎么用呢?”
丁元英说:”无所用,无所不用。”
芮小丹说:”无所用,活个明白也行。无所不用呢?举个例子。”
丁元英想了一会儿,举例说:”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成本和法律风险。”
芮小丹笑笑说:”那个我没看出来,倒是越看你越像个精装歹徒。”
丁元英说:”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人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
芮小丹说:”你信主?”
丁元英说:”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不可思议。”
芮小丹想了想,说:”比如一个心理素质非常稳定的死囚,如果知道了他头脑里的主,现在需要让他开口说话,有可能吗?”
丁元英说:”理论上讲只要判断正确就有可能,但在判断的实践上通常会有错误,所以可能的概率取决于错误的大小。”

第十六章

王明阳故意以一种无赖的口吻问道:”如果我无视这些,就是不说呢?”
芮小丹盯着他的眼睛,用极其平静的口吻说:”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我除了鄙视和震惊,不会再有第三种反应。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不是卫道士的说教,这是人性。”
王明阳茫然地问:”天国在哪儿?”
芮小丹庄重地说:”天国在你心里。”

第十九章

丁元英脸上呈现出一种少有的严肃神态,语调低沉而凝重地说:”我有几句不能跟你讲理也无法给你解释所以然的话,希望你能听进去。关键一句: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你应该,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芮小丹捂住他的嘴没让那个最直白的字吐出来,说:”多浪漫的事一经你的嘴过滤就只剩下本质了,一点情调都没了。我告诉你,今天你就得眉来眼去。”
丁元英一伸手说:”给多少钱。”
芮小丹说:”五毛,先赊着。”
丁元英说:”五毛?你买把菠菜都不够。”
芮小丹说:”那就一分都没了。”
丁元英说:”那还是要吧。”说着,他抱住她,两个人做了一个长长的吻。
芮小丹陶醉地闭上眼睛,喃喃道:”真想就这么死了,死在你怀里,然后你把我撒到大海里,我就是最幸福的女人。”
丁元英说:”你要死怎么也得在夜空里划道弧线,这算什么?”
芮小丹忽然站起来走到窗户前把窗帘拉开,又走到门旁边把电灯关掉了,屋里顿时漆黑一片。她借着微弱的月光走到窗前,对丁元英说:”到这儿来,从后面抱着我。”
丁元英从后边抱住了芮小丹。隔窗远望,秋夜的天空高远深邃,一颗颗星星像被水洗过似的,亮晶晶地点缀夜幕。月光像水银一般洒下来,将斑斑驳驳的树影印在地上。芮小丹双手攥住丁元英的手,身子靠在他怀里,轻轻地说:”你看,夜色多美。到时候我就躺在你的怀里听音乐,听你给我讲天国、讲地狱,我就在你怀里悄悄死去了,我的坟墓上开满了细碎的勿忘我,在微雨的清晨,你穿过蜿蜒的小路而来,手里拿着一枝花在我的坟前默默伫立,啊……我就永远活在了你的心里。”
丁元英说:”你刚才是说去大海,怎么转眼又钻地下了?”
芮小丹笑了,想了想说:”不行,你还得给我撒海里,那你就伫立在海边吧,你望着无际的大海,落下了两滴狼狗的眼泪,然后浪迹天涯,又被一个美女收留了。”

第二十章

叶晓明喝完碗底的稀饭,放下碗筷拽一节餐巾纸擦擦嘴,笑道:”谁是高人?其实丁哥并不是高人,我更谈不上,真正的高人是冯世杰,丁哥也是世杰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王庙村要真是脱贫致富了,没人会记得丁哥,他也不可能为这点事呆在古城。世杰可是本乡本土的功臣,报纸上吹乎吹乎,那就红了。”

第二十一章

智玄大师把信纸和信封轻轻往前推了一下,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韩楚风不知道这首词的内容,就势拿过看了一遍,上面写道
–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韩楚风马上明白了智玄大师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大师心里有解,而他心里无解,他在心里是真正的提问: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还修什么?他觉得词中诸如”休言”、”勿取”、”痴人说梦”之类的用词过于激烈了,不太妥当。但此时他更关心的是丁元英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他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这一问使智玄大师突然怔住了,顿然明白了丁元英”杀富济贫”的用心和讨个心安的由来,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因为先前不了解情况,所以一直没有参与谈话。此时听了智玄大师一番话心生感慨,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对韩楚风笑了笑,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放下,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不解其意,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闻声心里一颤,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丁元英了,这正是丁元英的真实品性。他惊叹大师的观察力,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第二十四章

服务员递上菜谱,韩楚风接过菜谱放到一边,根本不用看就点菜:”来个不放辣椒的大盆大杂烩菜,上几个农家小炒,一瓶五粮液,一瓶白葡萄,再来几个杏仁露和可乐。要8个中碗的杂面条,现在不下,什么时候下面再通知你。”
服务员记好菜单离开了。
韩楚风点上一支烟,说:”你们之间有的还不认识,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和元英的朋友李志江,志江古玩店经理。这是芮小丹,古城公安局刑警。这位是欧阳雪,古城维纳斯酒店经理,也是即将开业的北京格律诗音响公司董事长,虽然我们没见过面,但是在格律诗公司融资的事上有过合作。这位是正天大厦的马总……”
因为韩楚风强调了李志江是丁元英的朋友,芮小丹起身与李志江握握手。其他人则是相互点头一笑,表示礼貌。
介绍了在坐的宾客,韩楚风为舒缓大家的陌生感,找了个话题说:”这家的杂面条是个绝活儿,单锅炝锅,单锅下面,放上当年晒干的红薯叶,全北京就这儿一碗。”
马经理说:”红薯叶每年只有一季,据老板说为了供应这个餐馆,全村家家户户都晒红薯叶,挑嫩叶子采,淘洗干净,大火烫熟捞出,这才能晾晒。”
李志江笑着说:”你照这法子开个店试试,准关门。”
马经理说:”那当然,真秘籍秘法传了,老板锅里汤就少了。”
说话间,大盆烩菜和酒水陆续上桌了。
大家倒上酒水,韩楚风端起酒杯说:”今天机缘巧合大家聚在一起,很高兴。欧阳雪她们刚刚租下了门面房,咱们就为欧阳雪的音响公司早日开业,干一杯!”
大家一起举杯,有的是白酒,有的是饮料。
韩楚风对肖亚文说:”欧阳雪他们对北京不熟悉,不管他们请你帮什么忙,有为难的地方言语一声,不定谁能伸把手呢。”
肖亚文笑着说:”他们就是找个店面、租个仓库,再打听几个正经的代理公司,都是些跑跑腿就能办的事。真有为难的事他们不找我,我也办不了。”
韩楚风问了一句:”租仓库?店里没库房吗?”
肖亚文说:”有,真想挤能挤出来两间,店里货物周转足够了。可丁总要的是150至200平方米的库房,特别要求防火、防盗、防潮,那就不是短期周转的普通货物了。”
韩楚风对丁元英的意图了解一些,马上想到那仓库是用于储存音箱的地方。一对音箱的成本可以用两对乐圣旗舰的成本推算,至少也得3000多元,几百对音箱就是一两百万,确实不是短期周转的普通货物,也确实需要对防火、防盗、防潮有特殊要求。于是韩楚风问:”你找的仓库在什么地方?”
肖亚文说:”联系了几家,条件还可以,就是远了点,还没最后定下来。欧阳他们离开业还有段时间,开了业也不一定马上就用仓库,我再多找几家看看。”
韩楚风手一挥说:”这点事你不用跑了,找马总,交租金就行。”
肖亚文说:”这个我没想,也不能去。如果用马总的仓库,丁总一个电话就行了,不会从我这儿绕个圈子。丁总既然差我,想必是这点小事不值得惊扰马总。”
马经理说:”哪里,哪里,谈不上惊扰。”
李志江笑着说:”我要是元英也不找你,到哪儿花钱都能办的事,干吗落你个人情?”马经理说:”这话说的,那就是元英想落亚文个人情了?”
韩楚风说:”差矣,亚文和小丹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人情。”
马经理说:”那就是元英见外了,回头我打电话批评他。”然后对肖亚文说:”正天大厦的负一层和负二层都是仓库区,大部分服务于进场的商户,一部分租给大厦周围有背景关系的商户,虽然租金贵点,可还都打破了头往里挤。正天大厦的仓库不是简单的租房子,而是有专门管理,保安、消防、通风都有保障,就像银行出租的保管箱,不用你派人守着,车辆一脚油门到库房,进出货物特别方便。”
肖亚文说:”行,这两天我就去正天大厦联系。谢谢马总。”
马经理说:”千万别提谢,一提我跟元英和韩总都生分了。”
韩楚风招呼大家说:”都别闲着,吃菜。”
吃了一通烩菜,喝了几轮酒水,肖亚文放下筷子说:”韩总,今天大家都很高兴,我也有几句话想说说,说得不好请韩总指正。”
韩楚风说:”喝酒聊天,扯到哪儿算哪儿,你说。”
肖亚文说:”记得有一次丁总请韩总吃饭的时候酒桌上闲聊,我问丁总,为人处事怎么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丁总说,恰到好处是’正好’,’正好’是假的,不是究竟本来,是假的就立不住。我不懂,就问他是什么究竟本来?他说’一切’。我还是不懂,就说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吧。丁总说了一句话:随缘惜缘不攀缘。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也听懂了,我一直记着。”
韩楚风点点头说:”是有这么回事。”
肖亚文说:”上次小丹来北京,我请假去车站接她,老远就看见韩总了,小赵站在旁边举着一块牌子。我知道,当时我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攀缘,我就去上班了。今天机缘巧合,有幸跟大家坐在一起,本来是我请朋友吃饭,可转眼之间我就成了跟朋友混吃的一双筷子。如果是随缘惜缘的本来,我希望韩总能给我一个请朋友吃顿饭的机会。”
韩楚风感慨地轻轻一拍桌子,说:”没有如果,本来就是。今天你买单了。”

第二十五章

叶晓明说:”早就想请赵总和于总一块儿坐坐,我今天来,订货不是最主要的,就是想请二位赏光吃顿饭,只是怕赵总误解才先办了订货的事,绝没有借吃饭砍价的意思。赵总面子大,还得有劳赵总帮我约一下于总。”
赵忠涛说:”你给我送单生意,该我摆酒道谢才是,晚上这顿饭我做东了。”说着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后说:”志伟吗?我忠涛哇,晚上有空儿吗?下雨闲着没事,找个地儿喝酒闲侃呗……真没事……也没外人……来了你就知道了……行,快点啊。”
赵忠涛放下电话说:”行了,志伟一会儿就过来。”
叶晓明客气地说:”赵总,要是这点面子你都不给,那我就告辞了,下回再请。”说着当真就要下楼,表示出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赵忠涛忙说:”别介呀……也好,也好,下回算我的,来日方长。”

机柜上的三张唱片是叶晓明事先挑好的,是三个《流浪者之歌》的不同版本,赵忠涛无论拿到哪一张都会是同一个内容,都会引出同样的话题。
叶晓明看着赵忠涛手里的唱片,不失时机地以不经意的语气说了一句:”这三个版本我比较来比较去,穆特到底是女人哪,还是欠点。”
赵忠涛说:”哦?那可是卡拉扬的弟子,偶像级人物。”
于志伟在即将涉及到敏感话题的边缘也止步了,拿起机柜上的另两张海飞兹和弗雷德里曼演奏版本的唱片,说:”这三个版本的我也比较过,你怎么看?”
这时,小杨把四只茶杯和茶叶桶放到茶几上,又去把烧好的开水和暖瓶拿来,沏了四杯龙井茶,灌好暖瓶,把水壶放到一个不碍事的地方。
叶晓明说:”坐,坐,喝茶聊着。”
大家再次坐回沙发,抽着烟,喝着茶,谈论音乐。
叶晓明把三个版本的唱片拿在手里说:”我个人感觉,穆特拉的《流浪者之歌》只能说不错,还称不上一个好字,全是些悲凉、悲伤、悲戚的东西,完全没有弗雷德里曼诠释的那种悲愤、悲壮、悲怆,像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不屈的精神。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是上帝给她的,她怎么都抹不去上帝给她的脂粉气。”
刘冰曾经听冯世杰说过这段关于《流浪者之歌》版本的故事,自然心知肚明,但是不得不佩服叶晓明能在这种场合把丁元英的话变成自己的东西巧妙地用了一遍,这不但提升了他自己的形象,也有利于格律诗公司的形象。
赵忠涛轻轻点点头,问:”那海飞兹呢?”
叶晓明说:”海飞兹虽然是小提琴大师,但他拉的也不是最高境界,炫技了,多了一点匠气。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第二十六章

王明阳说:”我对你说过的一句话想了很久,挺佩服。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一句话把基督、道家和佛教的精义都概括了,你这个年龄不该有这样的学识。”芮小丹说:”事实上我也没有,现炒现卖的,但是道理不虚。”

第三十一章

丁元英说:”乐圣与格律诗没有恩典基础,我也没看出来这是恩典,这只是买卖双方的一笔交易。即便是恩典,需要报恩的恩典就不再是恩典了,还是交易。格律诗是公司,不是江湖道场,不经营恩典交易。”
刘冰问了一句:”那扶贫算什么?”
丁元英说:”不是算,是就是你想干的一件事。如果你的扶贫是恩典,是需要农民感恩戴德,那你进错庙了,这不是民心工程,你也不需要谁的拥戴。”

第三十六章

肖亚文说:”下午看过材料我就有想法了,只是觉得有趁火打劫之嫌,不好开口。但是如果等胜诉了以后再提,我还不如现在趁火打劫心里干净点儿。我想让你相信我入不入股都不影响打好官司,可这本来就是一块擦不掉的黑,只能黑着了。”

肖亚文说:”这个很难说清楚,每个人的立场、观念、心态和思维模式都不一样,获取的信息量和解读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

肖亚文说:”这是大哥这种鉴赏力的行家从国内、国外最权威的唱片店里像大海捞针一样挑选出来的1300张精华,再从精华里挑选最好的版本里最经典的曲目,你的欣赏水准一下子就从零度升到了沸点。这样的水准还轻轻烧一下,真发烧友也得晕倒。”

第三十七章

芮小丹心里非常清楚,当乐圣公司败诉的时候,当法律做出无奈判决的时候,社会舆论不会沉默,丁元英这个一向寻求清静的人最终将在有识之士的斥责声中落得一个阴险狡诈的恶名,而格律诗事件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次关于得救之道的思考。正如詹妮所言,很难说他比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
那是惟有她才能读懂的一个字–爱。

也就是在这一刹那,芮小丹脑海里突然浮现出1995年5月在法兰克福与肖亚文见面的情景,肖亚文说的那段话犹在耳边萦绕: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是我知道这个很重要。

第三十九章

付子清解释道:”伯爵公司作为中国音响业首席,应该有显示身份和气度的表态。假如格律诗音箱成本合理,假如乐圣被挤出市场,即便伯爵真用650万收购格律诗,我们保守估算了一下,伯爵以纳入囊中的乐圣旗舰和格律诗音箱的双重优势大举挺进Hi-Fi市场,既降低发烧门槛又迎合发烧友追求个性的需要,至少能产生1亿4千万的市场效益。这就是马太效应: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把你原来的都拿走。”
许家玉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好!问题是,丁元英看不出来吗?”
苏逸文淡淡地说:”所以,那只是问个好、作个揖,一份人情而已。既然是格律诗胜诉对伯爵不利,那就做个姿态,礼尚在先,免得日后都撕破脸皮。这个动作要快,要在他们交换证据之前心里都没底的时候发布消息,过期就不值钱了。”
众人的表情里除了叹服,已经找不出多余的内容了。

第四十章

她理解刘冰的感受,也明白刘冰的思想变化。毕竟她这个警官大学的本科生在北京打工6年了,毕竟她有了6年的社会阅历。她知道,当人一旦从危险里跳出来,他就不再去关注这个事物的危险了,他的目光就会全部落在这个事物的利益上,这就是人。

第四十一章

极端的自尊心让他胸口像塞了一团棉花似的堵得难受,有一种要憋死的窒息感。格律诗够狠,伯爵够阴,斯雷克够损,乐圣够蠢。一向自负而刚强的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欲哭无泪,什么叫欲诉无声。

那么,现在就撤诉、求和?这样能保住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和利益……这个念头仅仅是在林雨峰的脑子里闪了一下,他的心就立刻被一种巨大的绞痛覆盖了,眼前油然浮现出这样一幅屈辱的画面:一个气质高贵的女子被一个无赖强奸了,欲哭无泪,状告无门,周围是无数双怜悯的眼睛,只得含辱蒙羞地哀求那个无赖:你娶了我吧。
他的心在问自己:你林雨峰的手也会在这种屈辱的文件上签字?
他突然很后悔去找周剑华,大有惊慌失措与慌不择路之态。你林雨峰到底是一只虎还是一只猫?难道过去真的是得势的小猫雄似虎?难道今天真的是失利的老虎不如猫?你的雄风哪去了?你的荣誉,你的豪迈,你的尊严……

林雨峰说:”正因为如此,官司输赢都得打。侥幸打赢了更好,打输了,说明法律默许那种剥削榨取的生产方式,那时候你再同流合污就无可指责,那叫逼良为娼。最重要的,是通过诉讼的合法形式揭露丁元英伪君子的真实面目,社会舆论自有评说,让他在有识之士的声讨声中臭名昭著。我是输家,丁元英也休想成为赢家。”

第四十二章

芮小丹不理睬他了,看着车队开过来,许多警察、武警还没等车停稳就冲下来,她看见了曾华、黄文贤、王队长……脑海里却浮现出那年春节前丁元英扛一箱方便面的情景,心里黯然自语: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她吃力地撑起一点身子,把枪伸进胸部顶住心脏抠动了扳机,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她自杀了。
近在咫尺的黄福海眼看着芮小丹开枪自杀,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的嘴不由自主地张大、定格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在场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第四十三章

芮小丹的这个电话在常人的判断里只能有两种解释:1.诀别。这是一个合格刑警的自然做法。2.芮小丹处于职业本能与求生本能的矛盾中,她在这种矛盾的心理驱使下给他打了电话,期望他能给她一个影响她心理倾向的意见。
丁元英心里非常清楚,王福田和赵国强作为芮小丹的同事当然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可以通过他的证词排除第二种解释,突出芮小丹作为刑警临危不惧的正面形象。
丁元英更清楚,无论是哪一种解释都会带出一个他对芮小丹的感情问题。如果是第一种解释,人们会质问:以他与芮小丹的感情,既然他知道是诀别为什么不阻止?他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如果是第二种解释,人们会哀叹:当芮小丹期望他说一句话决定选择的时候,而他却给了她一个高尚而残酷的沉默。虽然有两种解释,但是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判断,都会推导出他对芮小丹面临生命危险却漠然视之的结论。
如果按第二种解释推导,那么他对芮小丹的死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然而,芮小丹作为合格刑警还需要证明吗?”证明”即是对她的不尊重。他对芮小丹的感情还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
丁元英答道:”我只讲事实,不认为。”

第四十四章

韩楚风说:”你稍等。”然后从办公桌上拿了张信笺把丁元英的电话号码和详细地址写下来交给林雨峰。
林雨峰接过信笺看了看,问道:”为什么告诉我?”
韩楚风说:”林先生是有身份的人,这是我对林先生起码的尊重。如果你觉得我不会告诉你,你就不来了。”
林雨峰心里突然感觉到很不是滋味,他想到韩楚风可能会把丁元英的地址告诉他,但是韩楚风对他至少会有敌意的防范,没想到韩楚风这么直爽,心想:他们到底是不是朋友?如果是,韩楚风就一点不考虑丁元英的安全吗?于是问道:”你不担心吗?”
韩楚风淡淡一笑说:”我不告诉你,你就找不到他了吗?我告不告诉你都不影响我对这位朋友负责,除非我不存在了。”
林雨峰顿时有一种被人俯视的刺痛感,也对韩楚风产生了几分敬意。他嘴角隐隐流露出一丝复杂的微笑,说:”你可以打电话通知丁先生,我这就去古城找他。”
韩楚风说:”元英是明白人,应该知道你早晚要去找他说道说道。我要通知他,无非是让他有个应对,这对你对他都不尊重,还是让这事保持它本来的面目比较好。”
林雨峰心里一震,收起信笺站起来说:”那我就告辞了,谢谢你。”

林雨峰坐下来把枪放到茶几上,说:”你比强盗都坏,我不缺杀你的心,但是我不像你那么痞性,我给你机会,容你选择。你回答我的问题,你是不是料定了我不会杀你?答对了我免你一死,答错了你也死个明白。”
丁元英说:”你不缺杀我的心,缺一个杀了我还不影响你自我评价的理由。如果我说料到了,你就用开枪证明我判断的错;如果我说没料到,你就用开枪证明我撒谎的错。”

大别山的盘山公路像一条带子似的缠着山体蜿蜒而上,公路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悬崖。那辆黑色轿车由于长途跋涉几乎看不到原来的本色了,已经完全被灰尘覆盖。这时候的林雨峰实在太困了,困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不知为什么,他脑海里恍恍惚惚浮现出小时候常听的一首歌: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他在心里苍凉地感叹:人,原来是可以被憋死的。
林雨峰看了看脚下的山崖,心里说:就这样吧。方向盘一偏冲下山崖,接着是汽车翻滚跌撞的响声,接着是谷底闪起一团火光……

第四十五章

肖亚文点点头,突然转而说:”大哥,有几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如果你不介意,我作为小丹的朋友可以提这些问题吗?对这些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但那是我的看法,我要问的是你的看法。”
丁元英说:”可以。”
肖亚文问道:”小丹为什么自杀?”
丁元英回答:”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
肖亚文说:”没用就自杀,一般会被认为是践踏生命的尊严。”
丁元英说:”言说尊严,还有尊严吗?能被践踏的尊严就不是尊严,是礼貌。可以言说的尊严,是相对有尊严,毕竟无尊严。”
肖亚文问:”小丹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阻止她?”
丁元英说:”小丹的电话只有一个意思,道别。面对这样的道别我能说什么?我有什么可以说的?我知道我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会阻止她。小丹不会因为有了我的阻止而有选择,我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她而没阻止。”
肖亚文重重地问:”为什么?”
丁元英平静地说:”因为,她是警察。”